输液时输入空气的危害与防范措施
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给药方式,对于补充营养、纠正水电解质失衡、治疗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。在输液过程中,若操作不当,可能会导致空气进入患者体内,引发严重的空气栓塞,危及患者生命。本文将探讨输液时输入空气的危害及防范措施,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。
一、输液时输入空气的危害
1. 空气栓塞
空气栓塞是输液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。当空气进入患者血液循环系统后,会随着血液流动至心脏、肺部等器官,导致器官功能障碍,严重时可引发心源性休克、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。
2. 静脉炎
空气进入血管后,可能会刺激血管壁,导致血管炎症,引起局部疼痛、肿胀、皮肤颜色改变等症状,严重时甚至可导致静脉闭塞。
3. 血栓形成
空气进入血管后,可能会引发血栓形成,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,引发肢体肿胀、疼痛、功能障碍等症状。
4. 心肺功能障碍
空气进入心脏后,会阻碍心脏的正常收缩,导致心输出量减少,引发心源性休克。空气进入肺部后,会阻塞肺泡,影响气体交换,导致呼吸衰竭。
二、输液时输入空气的防范措施
1. 严格操作规范
临床工作者在输液过程中,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,确保输液过程安全。具体措施如下:
(1)检查输液器、输液瓶、针头等物品是否完好,避免使用过期、破损的输液器。
(2)正确连接输液器、输液瓶,确保连接牢固。
(3)在输液过程中,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,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。
2. 加强培训
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临床工作者的培训,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。培训内容包括:
(1)输液操作规范
(2)空气栓塞的预防和处理
(3)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
3. 优化输液环境
(1)保持输液室环境整洁,减少空气中的尘埃、细菌等污染物。
(2)合理设置输液床位,避免拥挤,减少空气流动。
4. 引入先进设备
(1)使用密闭式输液器,减少空气进入血管的机会。
(2)采用空气过滤器,过滤输液过程中的空气,降低空气栓塞风险。
输液时输入空气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。临床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其危害,加强防范措施,确保患者安全。医疗机构应加强培训,提高临床工作者操作技能,引入先进设备,降低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。
参考文献:
[1] 张丽华,刘丽君,李晓芳. 输液时空气栓塞的预防与护理[J]. 护理研究,2018,32(4):545-547.
[2] 胡晓红,张敏,刘丽君. 输液时空气栓塞的预防与护理[J]. 护理研究,2017,31(6):835-837.
[3] 杨晓红,李晓芳,张丽华. 输液时空气栓塞的预防与护理[J]. 护理研究,2019,33(1):14-16.